多因素推升银行股估值 险资接连出手增持
2025-05-20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2025年开年以来,A股银行板块延续强势表现。上周以来,工商银行股价持续攀升,2月17日盘中,股价再度触及历史最高点。同日,交通银行港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。此外,近期险资不断增持银行H股,尤其是国有大行H股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银行股的强势表现是“经济复苏预期+高股息防御+资产质量改善”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,险资增持银行H股则是基于“估值洼地+汇率风险对冲+政策红利”的理性选择。
股价持续走高
上周,A股银行板块持续上涨,周涨幅前5位分别是青岛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工商银行,累计涨幅分别为6.12%、5.54%、5.17%、4.55%和4.48%。尤其是工商银行,上周以来股价连创新高,2月14日盘中触及7元/股历史高点。港股市场方面,交通银行、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H股股价也于上周攀升至高位。
2月17日,部分A股银行股继续走强。其中,工商银行股价盘中再度触及7元。截至收盘,平安银行、邮储银行、中信银行涨幅超过1%,分别为1.99%、1.9%、1.55%。
面对银行股的强势表现,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近期银行股表现强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高股息率持续吸引投资者。银行股通常具有较高股息率,尤其是在当前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的环境下,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。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,银行业经营基本面向优向好。自2024年9月份以来,我国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持经济稳定增长,提振市场有效贷款需求,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,从而带动股价走强。
与此同时,银行股业绩稳中有升,也是其走强的支撑因素。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近期,部分上市银行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,业绩表现突出的银行受到进一步关注。资讯数据显示,从盈利指标来看,已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的16家上市银行合计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,显示出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依然稳健。
获险资青睐
近来,银行股明显受到险资的青睐。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,2月6日,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增持4121.5万股农业银行H股,2月7日,增持2481.8万股邮储银行H股、427.25万股招商银行H股。增持完成后,平安集团持有上述3家银行H股数量占3家银行H股总数比例均突破6%。
据记者统计,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2月7日,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、平安财险等平台持续增持工商银行H股、农业银行H股、建设银行H股、邮储银行H股、招商银行H股,合计耗资近百亿港元,最新持仓市值超1800亿港元。
杨海平表示,险资增持银行股的原因有三方面:其一,上市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健全,经营风格也比较稳健,风险防控水平一直比较稳定,业绩表现不俗,具备穿越周期的特征和能力。其二,上市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,股息率比较高,新“国九条”发布后,上市银行积极提升分红的可预期性。其三,由于估值的原因,上市银行H股的股息率更高。上述特点符合险资投资的基本要求和风险偏好。
杜阳认为,险资增持银行股是为了响应政策引导,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。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,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。
展望2025年银行板块的走势,中信证券研报表示,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再定位,叠加2025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,银行板块估值仍有确定性上行空间。
杜阳表示,展望2025年,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流入的双重推动下,银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发展。从积极因素来看,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具配置价值,尤其是在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中,保险资金、被动指数基金等增量资金持续流入高股息资产。同时,银行业韧性强,具有良好的经营基本面,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扩张势头,不良贷款率整体可控。但需要关注的是,不同银行的业绩和估值可能出现分化,投资者需关注具体银行的基本面和市场环境。

猜你喜欢

海昌新材最新公告:上半年净利润预增70%-100%


港股异动 汽车股集体走高 新能源车企6月成绩单亮眼 机构称头部车企有望扩大市场份额


大叔自创“吹鸭”法做烤鸭,200元36块鸭皮,有人连吃13年


最实用的炒股方法


港股概念追踪 中电联预计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 电力设备受关注(附概念股)


2021年光伏行业大爆发 关注业绩高弹性个股-金晶科技、福莱特


配资在线杠杆网:轻松放大资金,成就投资梦想


今年生成台风和登陆台风个数均偏少,来看气象分析→


金龙羽:公司固态电池项目仍处于研发阶段,进展情况详见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


富途牛牛无港卡入金攻略:轻松解决资金难题


凌晨祭出百亿巨亏财报,TCL中环这份比预告还差的业绩透露哪些信号


美国纽约市两区1月5日起实施开始征收拥堵费


律师回应鱼跃医疗是否退差价:鱼跃医疗应积极退还差价


“软实力”变身“硬资产”:东三省赋能产业升级有新招


重磅!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


一月份美国贸易赤字收窄 进出口双双下降


坚定推动数字化赋能 轻纺城20亿定增投票重启在即


美国季度GDP时隔三年再现负增长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负面影响或将持续


上市五年业绩“双降”背后 晋商银行能否扭转困局?


3月24日46只个股获券商关注 爱美客目标涨幅达2207%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