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年搭载量或超12万颗 激光雷达“上车”加速 明年或将大规模放量
2024-02-2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11月25日讯(编辑邱思雨)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和纯视觉传感器在性能、成本上优劣势对比是自动驾驶传感器领域的重要议题。今年,激光雷达似乎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成为了“主角”。
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1-10月中国市场(不含进出口)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7.42万台,而上年同期搭载量不到万台。其中,Livox、图达通、禾赛科技三家的激光雷达前装交付量(不含选装)均超过2万台。
激光雷达前十个月的搭载量实现了同比高增长,因此,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维持了2022年全年前装标配交付将超过12万颗的预测。与此同时,对于明年的市场情况,该机构预计,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冲刺40-50万台规模。
为何激光雷达搭载量增长迅猛?首先,从技术层面来看,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,激光雷达的上车加速,有助于车企应对视觉感知受制于提升空间趋小的难题,从而有效解决更多的长尾问题。
资料显示,激光雷达具有测距远、精度高、角度分辨率高、受环境光照影响小等特点,能够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。其探测范围可达200-300m,远高于毫米波雷达及纯视觉摄像头。
从应用场景来看,假设高速公路驾驶速度为100km/h,即28m/s。通常在100km/h时制动需要3-4秒左右,因此高速制动距离为100-150m。在此情况下,对于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要求在200-250m,因此,激光雷达200-300m的探
测范围可以满足包括高速在内的多数场景下的驾驶需求。
此外,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也指出,综合成本和收益,同样的资金投入,视觉的提升空间在短期内要小于激光雷达等下一代传感器。
具体来看,相较于行业发展早期,动辄几万的价格,目前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在逐渐下探。目前,国内多数厂商推出的很多产品价位都在千元级别,5000元至9000元不等,外加激光雷达远测距、高精度等性能优势,其综合使用成本实际较低。
随着激光雷达性价比优势逐渐体现,从下游认可度来看,除了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以外,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普遍将激光雷达视为整车的标配,外加大多数车企都在推进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研发,由于高速场景下,激光雷达具有独特的优势,因此,今年激光雷达渗透率逐步攀升。
据国信证券最新研报统计,目前已经装备或筹划装备激光雷达的车型超过20款,不同车型普遍搭载1-4颗激光雷达。
国泰君安亦表示,2022年是激光雷达上车元年,自动驾驶加速渗透带动激光雷达放量,行业确定性极高,2022年预计出货量20-30万台,2023年预计出货100万台。激光雷达将从0到1的突破阶段走向从1到N的大规模量产上车阶段。
猜你喜欢
上期所调整天然橡胶期货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
3167
华为nova Flip体验:以小博大 灵巧又好用的新生代小折叠
2613
荣耀小折叠屏新机来了:已通过 3C 认证,66W快充
3411
港股通净买入2602亿港元
4604
纵横通信新注册《移动基站传输管线布置管理系统V10》项目的软件著作权
3095
鸿蒙生态即将进入第二阶段;短剧行业规模爆发式增长丨明日主题前瞻
902
宇新股份:7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,招商基金、民生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
4314
惠州新能源汽车失火追踪:涉事车库管理较差,被责令整改
2686
联盛科技业绩升赊销猛 去年H1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39%
1784
海通国际:维持再鼎医药(09688)“优于大市”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6576港元
5257
周星驰出手!旗下企业将牵手A股公司 探索AI在娱乐产业应用
4月28日爱玛转债下跌111%,转股溢价率1762%
玉渊谭天:美方多渠道主动接触中方希望谈关税
邦达亚洲:市场的风险情绪转暖 澳元小幅收涨
俄乌双方就临时停火达成一致 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起火
市场担忧美联储主席被解职 金价创新高
欧股走势愈发“生猛”:英、德、法股市齐创历史新高!
镑美3月1日最新技术分析
ST智云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防扭力衰减型拧紧机构”
又有19家机构投资者网下报价不合规,上交所将完善科创板发行承销制度
